
陳若曦,原名陳秀美,臺灣臺北縣人。就學臺大外文系時參與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寫作短篇小說。1962年出版英文小說集《招魂》,同年負笈美國。1966年偕夫投奔中國大陸,適逢文化大革命,目睹清算鬥爭,亦曾下放勞動,身心備受驚嚇。1973年舉家遷居香港,開始寫作《尹縣長》等一系列反映文革傷痕的長短篇小說。1974年移民加拿大,任職銀行。1979年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之聘而遷居美國。是年年底臺灣發生「美麗島事件」,毅然返臺求見蔣經國總統,為被捕的民運人士求情。曾任中華人權協會主席,雖同情海峽兩岸的政治異議人士,但秉持「不告洋狀」的原則,拒絕赴美國國會作證。中共改革開放後重訪大陸,1985會見胡耀邦,應邀訪問西藏以見識「一國兩治」的可行性。訪藏兩回,曾與十世班禪喇嘛對談,因而對西藏問題有較持平的見解。1989創「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獲選首任會長。1995返臺定居,曾擔任中央大學駐校作家、南投縣駐縣作家、中華民國著作權人協會秘書長等職,並為環保志工。曾任(臺灣)中國婦女寫作協會理事長及臺灣大學駐校作家。
陳若曦女士的小說充滿現實政治色彩和感時憂民的情懷,並堅持寫實主義,其寫作理念標榜「絕不無病呻吟」,內容深受肯定,曾獲得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及聯合報特別小說獎、吳三連文藝獎、吳濁流文學獎等。其重要著作包括長篇小說《歸》、《突圍》、《遠見》、《二胡》、《紙婚》、《慧心蓮》和《重返桃花源》七部;短篇小說《尹縣長》、《老人》、《城裡城外》、《貴州女人》、《走出細雨濛濛》、《王左的悲哀》、《女兒的家》、《完美丈夫的秘密》等八部;散文集《文革雜憶》、《生活隨筆》、《無聊才讀書》、《柏克萊郵簡》、《我們那一代臺大人》、《慈濟人間味》、《歸去來》、《打造桃花源》和《堅持.無悔-七十自述》等十多部。其中《尹縣長》和《慧心蓮》先後獲中山文藝獎。
陳若曦女士近年致力於銀髮族協會,並擔任協會志工、從事老人公益活動。陳若曦女士回憶,她繞了地球一圈終於醒悟,尋找的桃花源要靠自己打造,只要努力,哪裡都有可能變成理想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