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德財院士現為中央研究院資訊所、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客座講座、國立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特聘研究講座。李院士於1971年電機系畢業。役畢後赴美深造,於1976、1978年分別取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電腦科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緊接著到美國西北大學電機電腦科學系任教,直到1998年返台擔任中央研究院資訊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於2019年屆齡退休。
李院士從事的研究領域是演算法的設計與分析,尤其是幾何計算領域,雖屬計算理論的研究,但其應用甚廣,如機器人運動的路徑規劃,大型積體電路的繞線佈局、緊急救援的設施選址,最近便利商店的快速搜尋等等,舉凡與幾何物件及地理時空相關的問題都是幾何計算領域探討的範疇。當(1975)年幾何計算領域的文獻甚少,李院士是早期投入該領域的拓荒者,在該領域中極為重要的幾何結構「沃羅諾伊圖形Voronoi Diagrams」與「德勞內三角分割 Delaunay Triangulations」有深入探討,並有專書發表。培育的博士除了在學術界擔任教職外,有不少投入電子設計自動化產業,將幾何計算演算法應用於佈局軟體之設計。李院士在演算法的領域鑽研了近四十年,可謂是電腦科學界,除了深度的理論研究,還能兼顧實務應用的科學家典範。
李院士於1998年毅然返國,貢獻其學術專長及其在國際社會的人脈,促進台灣在資訊科學方面的發展。擔任中研院資訊所長一職長達十年,開啟學術行政生涯,積極協助推動了跨領域的大型計畫,如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生物資訊、自由軟體,帶領台大資工團隊執行(四年期)國科會學術追求卓越計畫「多媒體生活環境的數位內容科學」,擔任中研院資安專題中心執行長期間,推動了資安跨國合作計畫,2005年分別在台科大、交大、成大設立了台灣資通安全研究與教學中心(TWISC);擔任12年國民基本教育科技領域課綱研修召集人,推動程式設計入國中、高中資訊科技課綱;在台大資工系、電子所任教開設幾何計算演算法課程,指導碩博士生,歷時十年。2011-2015年擔任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與台中市政府合作成立中台灣文化中心,在中興大學打造了興大後花園─「興大康堤」,有景觀「康橋」、垂釣、輕艇泛舟「康河」場域,現已成為台中市、大里區一個重要的親子休憩園地。
李院士於2004年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2007年獲得德國亞歷山大宏博基金會學術研究獎、2008年獲選世界科學院院士、2014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傑出校友教育家獎暨返校校友獎,2017年再次獲得傑出校友貢獻獎。2016-2020年間更出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推動資安管理法、擘劃了國安會首部「資安即國安」的戰略報告。目前擔任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董事長,協助教育部執行校務評鑑,推動高教深耕、玉山學者以及教學實踐研究計畫等,為高等教育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