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總統在2022年11月底出席未來宇宙經濟藍圖發表會*1,提出航太夢想藍圖,預計在2032年登月採礦、2045年登上火星,企圖展現韓國國力的強大。
其實,台灣雖然沒誇下海口登月,但我國國旗早在1969年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簡稱NASA)阿波羅11號任務時登上月球過*2。根據資料記錄當時一同登月聯合國會員國的國旗共有135面及美國各州及領地州旗,與任務採集月球岩石樣本一同返回地球。美國政府再挑了一些小的月岩標本封灌在壓克力之中,然後和這些登陸過月球的國旗、州旗一起裝在木製的臺座上做成紀念品,再由當時的總統尼克森署名之後贈送給世界各國和美國的各州。由於我國獲得的這份月岩樣本太過珍貴,歷史意義大於科學價值,現典藏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隔年1970年底中研院阮維周院士帶領本人及黃春江、陳培源、王執明等幾位台大地質系教授向NASA申請月岩樣本獲准(當年亞洲國家僅台灣和日本2國得到美國同意參與月岩研究)。
至1972年我們執行計畫共歷時三年多,相繼做了阿波羅14、15、16、17號等四次任務所採到的標本,都得到豐富的科學資料。而且美國對於標本的管制非常嚴格,除了運送是透過外交保密包裹之外,平常也要求做完實驗立刻放回保險箱,直到研究完成後,所有剩餘樣本皆送回NASA管制。
阮維周院士在第三次月岩會議(在NASA休士頓總部舉行),向數百位科學家報告我們的成果,由於事先準備妥當得到與會人士的讚賞。這是阮維周院士返回台北後親口告訴我的。執行計畫過程中很感謝中研院錢思亮院長等人對月岩計畫的支持,才有月岩計畫的成功。
也因為月岩研究成果豐碩,我實質受惠不少。當時聯合報也有報導旅美年輕學人為國爭取月球岩石新聞,以及台大地質系主任黃春江教授有著提攜年輕學者理念,推薦我爭取十大傑出青年,我因而有幸獲得殊榮。而獲獎的當下,我感到最欣慰的是台大地質系同班同學劉忠光教授來信給我說:「你老兄真行」,他的讚賞令我感到欣慰。(劉忠光教授在史丹佛大學地質系任教多年,是一位國際知名地質學家,現已退休。)
台灣雖然目前無法登月,但參與國際太空研究的動能是不落後其他國家的,盼望國家能更積極培養更多相關的傑出人才,讓世界得到更多台灣的貢獻,讓未來更加進步美好。
*1(媒體報導):羅翊宬(2022年11月28日)。偉大的韓國夢?尹錫悅喊10年內「登月挖礦」:打造宇宙航太強國。ETtoday新聞雲。2022年12月20日,取自: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21128/2390082.htm#ixzz7o06zk6lO
*2(期刊文章):林志隆(2018)。來自月亮的你—月岩標本的故事。館訊,373。2022年12月20日,取自: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107/373/a-3.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