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崑虎校友出生於嘉南平原的中心。後壁古厝這四合院古厝是父執輩四兄弟一生的辛勤勞動,以過人的智慧經營碾米廠成為大地主後,以最好的臺灣木材聘請大陸福州師父建立的精美建築。他們不但給他留下精美雕刻的古厝,同時也留下了最寶貴的家訓:「惜食、惜衣,非為惜財源惜福」、「天下本無私,為善自然獲福」等。
幼時所接觸的嘉南平原有一望無際的稻田和燦爛的日落,小時的玩伴是騎在水牛背上的農家子弟,與他們釣魚、捉泥鰍是兒時最好的回憶。小時候成長在鐘鳴鼎食之家,身處7桌共用餐的大家庭,長幼有序、忍讓是必守的規矩。在他12歲時,父親去世,6個孩子和母親互相扶持,養成他非常獨立堅毅不拔的個性、侍母至孝,大宅院裡只有一部電視在母親房間,飯後兒孫三代緊擠在一起同看一部小電視,直到母親93歲仙逝。這成為黃家子弟共同的美好回憶,並建立起非凡的向心力。
民國47年(1958年)大學畢業後,黃崑虎校友與一群不滿當時威權統治的熱血青年於關仔嶺聚餐,後來與會的幾位被關,他也成了當年被監視的對象。此後,他毅然決然的開始在家鄉養雞,發奮博覽外國養雞雜誌,克服許多困難,養出一片天。當時農業經濟沒落,農民生活困苦,黃崑虎校友於是開始計畫每一村設一雞場,讓當地有志參與的農民當股東,這種號召力都源於他過人的熱誠和親和力,雞場增加迅速,達到16場,也博得「養雞大王」的雅號。
這時鄉長器重其法律學識和為人公正,聘請黃崑虎校友擔任後壁鄉調解委員會的主任委員。當時訴訟是非常昂貴的事,有糾紛的人們能在調節委員會解決紛爭,是很重要的。黃崑虎校友善體人意又有過人的熱誠,大家都信服他的公正,幾乎每件都調節成功。此時黃崑虎校友事業愈來愈大,非常忙碌,但他非常樂意為大家服務,不知不覺當了24年主任委員。他的好友周宜旋先生從臺北來訪,讚嘆說:「我發現你的客人從穿西裝的華履達官顯要到穿汗衫拖鞋都有,中午都圍坐在一起吃飯。」他總是笑說:「我是世界最幸福的人,每一位朋友都帶他最好的東西來給我,如剛採的青菜、水果和剛釣到的鯽魚,感謝上帝,我太豐富了。」
當年接任臺南縣網球委員會主任委員時,只要有小學來申請,就免費提供網球器具,同時交涉教育部協助場地設備。黃崑虎校友從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開始訓練,讓臺南縣的網球蓬勃發展,成為國家代表隊,為國爭光,拿了很多金牌回來。他常常勉勵小選手,要奮鬥到最後一球的運動精神是最重要的。黃崑虎校友盡可能去看他們打球,又關心他們就業,讓他們成為好教練。
當他被選上省選舉委員時,有機會和當時的省主席李登輝先生認識。當時選後檢討會常有的結論是圓滿成功,但他提出反對的意見,因為那年的賄選太離譜,加深了李先生對他的印象。此後黃崑虎校友和李先生就成為無所不談的知己。李先生當選總統時,聘任黃崑虎校友為參議,更有了建言的機會,因為都是為臺灣的正面建議,很受肯定和賞識。李總統卸任後,請他擔任李登輝之友會總會長,兩任會長期間,在李先生見證下,和日本育櫻會於國賓飯店簽下十年一萬株櫻花的簽證儀式,李登輝之友會兩任6年期滿後,黃崑虎校友於2008年組織了臺灣之友會,繼續種植櫻花至今已達一萬枝,從淡水、新竹、南投、嘉義、阿里山、臺南市、高雄縣藤枝,引起國人種植櫻花的風氣,現在從北到南,到了春天,臺灣櫻花已遍地開花。
他相信根植臺灣、守護土地的想法永遠會傳承下去,黃崑虎校友認為他現在居住的四合院古厝,是臺灣先人努力耕耘的結果,是臺灣精神的象徵,應該要為臺灣保存下去。該古厝現在已成為臺南市定古蹟,開放參觀。來訪者都受到他本人或親屬親切的接待導覽,歷任總統、數位美國、日本駐臺代表在此留下足跡。
自1997年起,在古厝前庭每年中秋舉辦的音樂會,名為「中秋‧古厝‧夜未眠」,已邁入第十六屆,不收門票開放全國民眾聆賞,已經為臺灣的音樂界盛事。他認為透過古厝音樂會,能更加認識臺灣這塊土地之美、臺灣文化之美,建立文化自信,更加珍惜臺灣。
關注民生、教育之外,黃崑虎校友也投身民主政治的改革,曾任國策顧問、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等,積極推動臺灣制度改革,發揚臺灣主體意識。他更發揮影響力,致力於臺灣民間外交,民間交流這份柔軟的外交實力,在多次的臺、日震災救援事件中,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黃崑虎校友重要經歷:
現任
臺灣之友會總會長
黃家古厝音樂會創辦人
臺灣大學法學基金會董事
中央畜產會常務董事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常務監察人
曾任
無給職國策顧問
中央選舉委員會委員
臺灣省選舉委員會委員
李登輝之友會總會長
臺南市南瀛臺大校友會創會會長
臺南縣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
嘉南水利會委員
臺南縣獅子會會長
臺南縣家長會會長代表
臺南縣警友會理事長
臺南縣體育會常務理事
臺南縣網球委員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