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定華先生,1963年畢業於本校電機工程學系,之後赴美留學取得密蘇里大學電機工程博士,1970年返國投入學術教育行列,曾擔任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兼系主任、半導體研究室主任與實驗組主任,積極推動半導體領域的教學與研究。
政府為發展電子工業,責成工業技術研究院於1974年設立電子中心,胡定華先生即自交大借調,參與籌劃積體電路技術引進計劃,並擔任計劃總主持人,帶領團隊成功地自RCA引進CMOS設計與量產技術,建立積體電路示範工廠,是在 「以我為主」的理念下與同仁們一起為臺灣積體電路工業的歷史寫下開創的一頁。 1979年,電子中心改制為電子工業研究所,胡先生為首任所長,繼續執行以積體電路為基礎之電子工業發展計劃,推動相關技術之自主研發以及各項專業人才之培育,為臺灣奠定了長期資訊電子工業整體發展的基礎。同時,電子所成功進行整廠技術移轉,建立臺灣第一家民營積體電路公司-聯華電子公司(UMC)。
胡先生於1984年11月調升為工研院副院長,輔佐院長綜理全院院務,推動政府專案計劃各項成果落實於民間,發展包容性技術增進公開與公平的技術擴散,注重智慧財產權的產生、維護與掌握。期間推動籌設多家由工研院技術與人才移轉的高科技公司,包括專司晶圓製造的台積電(tsmc)、臺灣光罩公司、電腦網路專業的智邦科技(ACCTON)等。
1988年春,生性喜歡開創性工作的胡先生,覺得風險性創業投資這一項由政府倡導的新行業,具有莫大的挑戰與機會,將能把他過去在交大及工研院累積的技術人脈與實務經驗充份發揮,為臺灣高科技產業之發展而衝刺。離開工研院後,無論是主持美商漢鼎(臺灣)公司或是1990年起自行創立建邦顧問公司,胡先生總在慎選成熟後期的投資個案之同時,尋求若干有特色能掌握關鍵技術並具競爭力的早期個案,不僅投入資金支持並積極協助經營,其中包括有非揮發性記憶體的旺宏電子(MXIC)、網路通信設備的合勤科技(ZyXEL)、MPEG晶片的C-cube Microsystems、LED晶片元件的璨圓光電、RF半導體元件測試的全智科技以及CPU核心智財的晶心科技等。
胡定華先生對臺灣科技展業的貢獻深受肯定,曾經獲頒電機工程學會電機工程獎章、工程師學會工程獎章、商業總會優良商人金商獎、科技管理學會科技管理獎章、交大名譽工學博士、清大名譽工學博士、經濟部一等經濟獎章及工研院院士等多項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