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念之先生是世界著名美籍華裔科學家,國際分離科學界及化工界的權威、膜科學與技術的奠基人之一。他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美國恩理化學技術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曾任北美洲膜學會理事長、美國化工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化學會工業與工程部主席、美國政府阿波羅登月計畫專案科學顧問等職。他受聘擔任中國國家低碳能源研究所專家顧問委員會主席,中國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化工大學、海南大學等校的名譽教授。
黎念之先生在化學工程、膜科學與技術、表面化學等方面都取得了劃時代的卓越成就。他是液體膜的發明人,此發明對化學工程的研究以及教學均有深遠的影響,至今全世界因此發明而從事研究所發表的文獻已超過4000篇,並廣泛應用到金屬萃取分離、工業廢水處理、有機物分離、酶的固定化、人造腎、血液充氧、殺蟲藥的控制釋放等方面,美國Exxon石油公司也大規模用於防止石油鑽井時的井噴。他首先提出了高壓下氣體滲透高分子膜的理論,並被美國政府聘請擔任Apollo登月球計畫中有關膜應用方面的顧問。他領導研發成功的最新一代反滲透膜及納濾膜已實現工業化生產,廣泛用於海水淡化、污水資源化再生回用、飲用水淨化等領域。他發明了一種從潤滑油中脫蠟的新技術,獲得美國專利權,已在Exxon石油公司的煉油廠中使用。他領導並發展了模擬移動床(Simulated Moving Bed)的吸附工程應用,廣泛應用於有機物分離和單糖類分離。另一些卓越的成就包括發明了新型催化劑,例如用以製造不破壞大氣中臭氧層的新冷凍劑,以及處理汽車排放廢氣的新催化劑。黎先生在化學與化工中的分離科學與技術領域出版的學術專著20餘部,發表論文100多篇,擁有專利50餘件,研究成果已在化工、石油化工、環境保護、資源再生利用等領域獲廣泛應用,是引領當代分離科學及膜科學與工程發展的代表性科學家。
黎念之先生是國際分離科學學術活動傑出的領導人和組織者。他在國際學術界名聲遠播,曾8次擔任美國化學會和20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主辦的分離學術會議主席,美國化學會工業與工程化學會主席,幾屆哥登會議主席,人造膜及生物膜滲透會議主席,美國工程基金會在瑞士及德國召開的兩次國際會議主席,1990年榮任在芝加哥舉行的國際膜學會大會(ICOM`90)主席。他還連續擔任了8屆中美雙邊化工大會主席。
黎念之先生以其在化學、化工方面的傑出貢獻,曾榮獲2000年度被譽稱為「化工界諾貝爾獎」的珀金獎章(Perkin Medal),這是迄今為止全球獲此殊榮的唯一華裔科學家;2001年在第六屆世界化工大會上榮獲了國際化工界終身成就獎(The Fujimura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i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他還榮獲了美國化學會授予的分離科學與技術獎(Award of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授予的化學工程研究獎( Alpha Chi Sigma Award for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學會授予的Ernest W.Thiel獎,北美膜學會授予的最高獎Alan Michaels Award,中國工程師學會(美國)成就獎(Chinese Institute of Engineers’ Achievement Award),中美化學會成就和主題演講獎(Chines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hievement and Keynote LectureAward)等。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於1995年專門為他舉辦了「黎念之榮譽專場報告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Symposium in Honor of Norman N.Li),著名的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專門載文介紹他的成就並刊載他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