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再興先生,1963年台灣大學電機系畢業、研究所進入交大電子研究所,是電子業的先驅者,文化藝術的推動者,更是社會公益的支持者。
研究所畢業後,邱先生選擇留台回饋台灣,1969年,邱先生率先導入系統加工業概念,創立環宇電子,這不僅是臺灣第一家微電子公司,也是當時東南亞唯一非美商投資的微電子裝配與測試公司,堪稱臺灣開發整流器、積體電路之先驅,帶領臺灣電子產業邁向新的時代。邱先生為第一位引進半導體裝配與測試技術、為台灣半導體業打下基礎、也是第一位設計製造電算機的台灣IT產業先鋒,他培養了無數電子業的領袖人才,如宏碁施振榮先生、光寶電子宋恭源先生都曾是他的員工。施振榮董事長即明白指出:「大家說我是臺灣電子業第一代的創業者,那邱學長就可說是開創臺灣電子產業第『零』代的先驅。」
邱再興先生不僅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更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對文化的關懷,成為一位文化藝術的推動者和引領者。
1990年,他決定投入藝術文化推廣,設立財團法人邱再興文教基金會。1991年與馬水龍教授合作成立春秋樂集,鼓勵作曲家發表創作,成為作曲家推廣的重要平台。多年來已發表超出200件台灣原創作品,並以1998年榮獲第一屆文建會文馨獎特別獎。
1999年邱再興先生成立鳳甲美術館,推廣美學教育與當代藝術。以開放思維積極邀請獨立策展人,以新的藝術理念精神策展,使全球各地的當代藝術可以在此展示。美術館成立初期設立申請展,邀請有名望的藝文專業人士擔任評審,遴選值得期待的年輕藝術家進行展演發表,至今已有數十位年輕藝術家因此而受到重視。
2004年起鳳甲美術館與國藝會合作推出的「科光幻影」計畫,每年遴選六位科技藝術創作者,使原來罕為人知的「科技藝術成為台灣最重要的創作類型之一。2008年,鳳甲美術館成立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得到世界各地錄像藝術創作者、研究者和觀眾們的高度肯定,錄像展採取徵件和邀請併行的策展方式,投件者來自五十餘個國家,最高曾有高達七、八百件作品投件,可見錄像展的曝光平台對創作者來說的重要性。
2010年起,鳳甲美術館與國藝會合作成立「策展人培力@美術館」計畫,贊助每年三位青年策展人、每個計劃最高80萬的研究、執行費用,使年輕策展人可以前往海內外策展研究,並將成果在鳳甲美術館發表。策展人培力計畫後續也有更多美術館加入,透過美術館的活動和展覽,邱再興先生為臺灣的藝術界開創了新的發展空間,並培育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和策展人,為臺灣的文化事業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邱再興董事長不僅在電子業和文化藝術界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也是社會的支持者和關懷者。2014年起推出的在地藝文培力計畫,著眼於鳳甲位於北投、回饋在地的精神,不僅提供經費協助也請藝術藝術家推出參與計畫,對在地居民的藝文推廣有極好的效果。
他始終秉持著回饋與奉獻的信念,積極參與各種公益事業和社會活動,將自己的成功回饋給社會。邱董事長的慷慨奉獻和無私付出,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尊重和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