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良士先生,現任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系傑出講座教授及C. John Easton工程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1970年畢業。隨後即赴美深造,在西維吉尼亞大學獲得化工碩士及博士學位,並在堪薩斯州立大學獲得統計碩士學位。研究領域含括流動化床、多相流體力學、顆粒學和能源及環境反應工程。
在學術上之成就包括:發表300多篇之期刊論文、四本專書著作及20項專利研究,在其近30年的教職生涯中,指導了56個博士生、33個碩士生並曾與58個博士後共事過。1989年所著的〝氣液固三相流體化系統〞一書成為在該領域中的經典,另外在1998年所著〝氣-固流動原理〞一書也已是在該領域的通用教材。受聘為顆粒學期刊之美洲主編及其他十種期刊之顧問編輯。在基礎及應用研究上之成果對許多商業化程序之設計與操作都有直接貢獻。擔任二十多所公司、國家研究所、及其他研究機構的顧問,其中研發成功之OSCAR程序及CARBONOX程序用於燃煤煙道器之潔淨,已在大型裝置示範成功。近年來致力研究之三種由碳原料轉化的化學循環程序技術應用在製氫、液態燃料和發電上也受到美國國家能源部、工業界及俄亥俄州政府高度的重視及支持,世界專家預測此技術成功的商業化,將是碳轉化技術的一大突破,並可進一步解決現存的能源及環境問題。除此之外,發明了世界第一個三維電子斷層掃瞄術(Electrical Capacitance Volume Tomography)和靜電掃瞄術(Electrostatic Tomography) 應用在粒子動力學、多相流動和反應系統中的三維密度場、速度場分佈以及粒子帶電分佈場的成像,此技術也已應用在工業上。范教授在各方面之卓越成就使他獲得50多種國際性及校際性之榮譽及獎項,包括著名的俄亥俄州立大學最高榮譽的Joseph Sullivant勳章、美國化學學會在工業及工程領域的E.V. Murphree Award、美國化學研究評議會的Malcolm E. Pruitt Award、美國化工學會的Alphi Chi Sigma Award、國際煤礦會議的國際煤礦研究獎等。范教授為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最近又獲選為美國化工學會近世紀最傑出一百名工程師之一。
范教授雖身在美國,但曾多次回臺舉辦專題演講及指導國內先進的技術,能夠在能源及環境領域裡回饋臺灣是他最欣慰的事也是他最大的心願。他非常感謝在大學的四年裡,臺大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從教授及同學們裡領悟了很多做學問及追求真理的執著,這些年來范教授仍然依著這份執著不斷努力,身為臺大人,擁有著得天獨厚的智慧和優良的學習環境,在這同時對於國家社會的未來也有相對的責任與使命,臺大人要一直不斷的充實自己,把自己的眼界放遠、目標放高,不斷地前進及追求,對社會與國家做出貢獻,並創造一片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