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顯彰先生,1954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化工系後,進入臺灣肥料公司六廠(南港)服務,1960年加入南港啟業化工公司,曾擔任副產品工廠主任。1965年為臺北美商華斯威公司延攬為副主任化學工程師,1969年受聘為臺北萬源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次年升任總經理,1970年為臺北醫學院禮聘為兼任教授,1979-2013年間為大連化學工業(股)公司總經理,並於2004-2007年間擔任臺灣區合成樹脂接著劑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2009-2012擔任臺灣化學工程學會理事長,2014年迄今,任長春關係企業總管理處副總裁,現任臺大化工校友會理事長。
陳顯彰先生在擔任大連公司總經理時,開發世界級之化學製程技術,讓臺灣化工產業具全球競爭力,督率所屬自行完成關鍵化學品製程之基本及細部設計、監造、試車,商業化,成功完成多項製程開發,並使其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並獲得國內外專利權達79項,茲列舉其研究貢獻如下:
1.醋酸乙烯(VAM)觸媒改良製程技術:將Bayer公司之VAM製程透過觸媒改良將年產能由8萬5千噸逐次提升到10萬噸、12萬噸,大連化工終於成為全世界唯一使用單一反應器而能達到年產35萬噸VAM產能之工廠,目前大連化工為全世界VAM第二大供應商。
2.開發EVA乳膠、VAE Powder製程技術:使大連化工成為接著及土木行業重要原料供應商,目前居全世界第三大供應商。
3.丙烯醇(AAL)觸媒及製程技術開發:為配合集團整體發展建立垂直整合之供應鏈以生產1,4-BDO及Epichlorohydrin等產品及其下游產品支持續發展,領導所屬積極投入AAL之製程開發,經持續的努力與改進,目前大連化工為全球AAL最大之生產廠家。
4.1,4-丁二醇(1,4-BDO)製程技術開發:帶領研發團隊從事1,4-BDO製程開發終於1998年完成第一套大連獨有技術之年產3萬噸之1,4-BDO工廠。經數年之努力;目前單廠產能已提升至年產15萬噸之規模。
5.PTMEG製程效率提升 : 除開發自有之PTMEG製程技術外更於1999年與日本保土谷簽訂Cross License引進該公司PTMEG製程技術,開始即堅持將該公司年產能5千噸之製程產能直接擴大到1萬噸並於2005年更將產能推升到年產6萬噸之規模,目前產能已達17萬噸。
陳顯彰先生從大連化工成立起,即要求所屬充分回收製程副產物充分利用並開發新用途,此舉除了可以強化企業之競爭力,更對環保有充分之貢獻。最主要者有下列兩項:(1)回收製程VAM製程之乙醛副產品作為後續開發之Pyridine新製程入料,後並將該技術轉至長春石油化學公司,由於該技術之突破,打破了ICI壟斷之局面,造福國內農藥工業並嘉惠廣大農民。(2)將VAM/AAL製程回收之二氧化碳廢氣除了精製成電子級液態二氧化碳外,更進一步將二氧化碳製成一氧化碳供作60萬噸醋酸工廠之入料,創造雙贏,堪稱為減廢環保之先驅與實行者。
1.持續秉持著創新(Innovation)與永續(Sustainability)的精神積極有效地提升公司的營運績效,將該公司之年營業額由1994年之8千5百萬美元提高至2011年之11億4千3百萬美元,對國家經濟發展貢獻良多。2011年大連化工之歲後盈餘高達新臺幣61.8億元,經天下雜誌評定為2011年1000家製造業之第97名,化學材料行業之第3名,稅後純益指標上評價為臺灣製造業最會賺錢公司之排名的第33名,整體營運績效為全體行業之第42名,績效斐然。
2.1979年任長春石化公司常務董事,積極任事,使長春集團研發、工程設計能力提升,並和世界各著名化工業集團談判折衝、策略聯盟引進Phenol、BPA、醋酸等重大專案,提升集團營運競爭能力。
3.積極推動全球化而陸續在中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廣設生產基地,但並不放鬆在國內的投資建廠,深耕臺灣。這個平衡的全球性布局近年來陸續開花結果,為長春集團奠定更穩固的基石。
陳顯彰先生運用所學,積極從事社會服務,歷任責任照顧學會、臺灣化學工程師學會、臺灣石化公會、臺灣化學科技產業協進會常務理事、臺灣區合成樹脂接著劑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中國石油協會理事及國科會(今科技部)化工學門和經濟部科專評審委員等要職,在產官學界有重大貢獻。也曾任臺灣化學工程學會理事長,對學會貢獻良多,完成臺灣化工史的編纂及化工技師認證制度的建立,也積極將學會推上世界舞台,主辦第13屆亞太化工會議,並與美國、日本、韓國的化工學會簽訂互為會員之協議。
1.長期關心化工教育,曾在臺北醫學院開授製藥工程課程,也積極協助學界培育化工人才,曾擔任臺灣大學碩士學位口試委員達16年,近幾年並擔任中華工程教育學會認證委員,協助各大學改善化工教育。所編纂的臺灣化工史,內容含括從1860年萌芽期到發展期再到轉型期共150年期間的發展歷史,記錄臺灣化工的技術演變及教育發展過程,是化工教育很重要的文獻資料。
2. 陳顯彰先生也是現任臺大化工系校友會理事長,透過其多年的努力與堅持,終能促成鄭江樓實物捐贈案,對母校及母系貢獻良多。
曾獲獎項或榮譽
1. 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院士
2. 臺灣化學工程學會終身成就獎
3. 臺灣大學工學院傑出企業家講座
4. 臺灣化學工程學會會士
5. 臺灣化學工程學會化學工程獎章
6. 臺灣化學工程定會終身成就獎
7. 中國石油協會石油技術獎章
8. 臺灣化學科技產業協進會產業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