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伯元先生於196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物理系,1969年獲得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博士學位。1970-1989年任職美國IBM,擔任決策主管,工作範圍涵蓋半導體及包裝技術研發與製造、大型積體電路與微處理機、及電腦周邊設備研發與製造;繼而擔任總公司資深顧問,負責總公司之Strategic Planning,並對公司最高決策之管理委員會提供產業及技術問題諮詢。
旅美期間因心繫台灣科技發展,於1970年代後期受邀回台參加「國建會」及「近代工程技術研討會」。1980-1984年期間經「台灣半導體產業推手」潘文淵先生之邀請,出任工業技術研究院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顧問。1983年協助李國鼎先生成立「資訊電子工業諮詢委員會(Electron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iew Board)」並受聘為委員會執行秘書兼委員,提供台灣資訊業、電子業、半導體工業策略及技術諮詢,擘劃進而制定台灣科技產業發展藍圖。
有鑑於台灣半導體產業國際能見度不足,王伯元先生特於1983年推動成立VLSI-TSA(VLSI Technology,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國際性半導體會議,並擔任首屆主席。該會議成立迄今逾三十年,每年舉行一次,已成為全球權威性的半導體會議之一,帶動半導體產業之國際性發展。
王伯元先生回台後於1990年投入創投領域,成立怡和創業投資集團,曾管理過達十億美金的資金,投資260家多公司,培養無數經營管理人才,更協助多家企業成功發展並上市。在王伯元先生帶領下,怡和集團於1999年成功至海外募資,引領台灣本土創投走向國際;同時於1997年至2005年間他擔任兩屆中華民國創投公會(TVCA)理事長,積極擴大公會對業界服務的規模及範圍,並與亞洲各國的創投組織聯合創辦「亞洲創業投資聯盟」,推動亞太地區創投業合作,促進科技產業創新與發展。
因預見網路寬頻產業的成長潛力,王伯元先生於1992年創立中磊電子並膺任董事長。中磊電子成立至今三十年,已成為全球電信寬頻通訊及5G小基地站領導廠商。年營業額逾美金16億元,全球員工總數逾10,000人之企業,過去21年之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22%。中磊因營運績效及公司治理方面的卓越表現,屢獲國際媒體,包括Institutional Investor、 FinanceAsia「亞洲金融雜誌」,以及Asiamoney「亞元雜誌」等之肯定,今年更獲FinanceAsia 評定為「亞洲最佳管理公司」及「亞洲最佳電信公司」。
由於在創投及科技業累積豐富經驗與產學專業並積極回饋社會,持續促進台灣產業之國際交流與發展,王伯元先生於2013年獲頒台灣科技界最高榮譽「潘文淵獎」,以表彰其貢獻,同時亦獲工研院授與2022年「工研院院士」之殊榮。
除專注於企業營運外,王伯元先生亦十分關心台灣整體產業的轉型升級, 2013年至2017年期間擔任科技產業重要交流平台-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2017年至2018年期間出任全球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並於2017年迄今出任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長風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群我倫理促進會董事長等。
近年來王伯元先生更心繫家國,時以諄諄之言對時政投書建言,期能帶動台灣經濟、政治與社會向上提升,他以曹孟德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自勉,盼能起抛磚引玉的功效,引發一些共鳴,讓大家都來關心台灣的未來,愛台灣,讓台灣能更有競爭力。